旅遊業資訊 Tag

HomePosts tagged "旅遊業資訊"

目前疫苗已經問世,在全球範圍內的疫苗需求超過100億劑,而疫苗的運輸要求現對較高,需要早低溫的狀態下運輸,疫苗的保質期也現對較短,而符合運輸條件的只有航空,這就需要約20萬次托盤裝運、約1500萬次冷卻箱運送,這就需要大量的飛機運送,這一塊大蛋糕也成為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的航空行業的黎明曙光,在這個巨大的市場背後,潛藏著許多機遇和挑戰。 疫苗運輸所需的技術和面臨的挑戰 新冠疫苗的保存要求十分苛刻,從裝瓶到接種前的那一刻,都需要在零下80℃到零下20℃的低溫環境下保存,而且劇烈顛簸和陽光都可能會是疫苗受損,一批疫苗最多只能4次裝卸運輸。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疫苗在運輸的時間僅可以保存15天,在醫院的2-8℃的冰箱裡也只能保存5天,這意味運輸和接種的時間間隔不能太長,對運輸的技術要求十分高。 疫苗的運輸與食品生鮮有所區別,疫苗在出庫之後都需要進行記錄和跟蹤,一旦溫度出現異常,疫苗很大概率會出現變質,疫苗的體積小、價值高,對於疫苗的經營者和物流供應商而言都是巨大的損失,而且一旦疫苗出現變質,收貨方還可以根據法規拒收貨物。根據英國《衛報》報道稱,以輝瑞和莫德納疫苗為代表的核糖核酸疫苗對運輸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運輸技術不過關,疫苗極易在運輸過程中受損。 而運輸最為關機的一個環節實際上是疫苗下飛機之後開始分批運送到接種點的路線上,在市內的小批量配送情況會十分多,這些運送的成本會更高,路線的安排也會更加複雜,運輸的難度會十分大,在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承運人也將承擔巨大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全球有50%的疫苗被浪費,最大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溫控技術和維持完整冷鏈的物流。一個成熟的冷鏈物流,從源頭、儲藏、運輸到最後的接種階段,每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製冷技術作為支持,包括冷藏車、冷凍庫和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 疫苗背後的市場商機和機遇 2020年整個世界都籠罩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之下,疫苗的問世是破除陰霾的曙光,世界上的每個人都需接種疫苗,即使疫苗的運輸要求十分高,但這其中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這對於在疫情期間受到的重創的航空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場機遇。 隨著疫苗的推出,疫苗的運輸也即將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始,德國漢莎航空、達美、美聯等多家將其公司的多家客機都投入到這次疫苗任務之中。其中達美航空則已經在亞特蘭大、底特律、洛杉磯、西雅圖等建立了大量的倉儲空間和冷鏈設施,在全球的49個機場構成航線網絡,已經具備在全球運送疫苗的能力,達美航空海域法國航空、荷蘭航空和維珍航空貨運合作,具備靈活的全球分運能力。 在國內,順豐航空方面已經在密切關注新冠疫苗的運輸業務,並在根據國家出台的一些文件要求做一些相關準備。在硬件方面,順豐旗下的順豐醫藥也將冷藏車的數量新增至310輛,同時增加了可用於疫苗儲存運輸的GSP倉。順豐還開發了可直接管理疫苗運送時的溫度監控和追蹤的豐溯信息系統,還可以與國家藥監監管平台對接,為客戶提供有優質的服務。與此同時,國內的航空公司也在為運輸疫苗積極準備,如國航、東航、吉祥航空等等。 機場方面,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貨運站有限公司就擁有三個不同的控溫區域,分別是2-8℃、15-25℃和零下12-20℃,這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疫苗溫控運輸需求。深圳機場正式獲得由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頒發的獨立醫藥物流驗證中心藥品認證,這意味著未來將有無數疫苗將在此運輸和分發,目前,中國已有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獲得該認證。 當然,在目前的運輸方式還有待突破的技術,整個運輸過程中最難最複雜的技術就是控溫技術,為了達到控溫要求,在航空集裝設備上都加裝了內置電源,而其中使用的就是鋰電池,這是航空運輸的危險品之一。 疫苗的開發研製也在不斷進行,進展也十分順利,而如何將疫苗的運輸到每一個接種點,為人民接種疫苗,成為保護民眾不受新型冠狀病毒侵害的一道屏障,也是各大航空公司所需要考慮的關鍵點。 【相關文章】 ➤ 傳統旅行社落後的舊系統該out了!change! ➤ 旅遊業疫症對策,四個政府資助計劃提升你的旅行社管理系統 ➤ 疫症下的旅遊crm系統(客戶關係管理)

近日,谷歌陷入一個反壟斷官司,美國政府正式起訴谷歌濫用其在在線搜索和廣告領域的主導地位。在現在的谷歌搜索中,輸入任何航班,谷歌就會將自己提供的航班和票價信息置頂顯示,不僅如此,用戶甚至不需要點進網站,內容會直接在框內顯示,對於谷歌的競爭對手而言,如果想要排在前面,只有唯一一種方式,那就是:支付廣告費用,只是十分不合理的壟斷行為。在很早之前,谷歌的批評者和競爭對手都發出了警示,谷歌在不斷將用戶引導至自己的服務和產品,這給旅遊行業等無數行業帶來威脅,如果與谷歌競爭,就不得不向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支付廣告費用,這就是目前谷歌的現狀。谷歌的旅遊業入侵之路在2008年,谷歌就開始計劃收購雅虎,但是被美國反壟斷監督機構阻止,沒有成功,但是即便如此,谷歌還是收購了互聯網廣告服務公司DoubleClick,在廣告領域獲得極大的增長,為之後的在旅遊行業的霸主地位做了鋪墊。2010年時,谷歌的收入只有現在的1/6,在2010年7月時以7億美元收購了ITA Software,這是一家為Hotwire、Orbitz和其他在線公司提供航班搜索服務,這家公司雖然規模很小,但是卻在線上旅遊市場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谷歌的航班搜索提供巨大的支持。而在這過程中,美國政府本有機會阻止谷歌,並且是已經知道谷歌一旦完成收購,就會減少消費者的選擇,如果任由其發展,谷歌最終將會掌控整個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政府仍然通過了批准了這次收購。最開始的時候,谷歌也僅僅只是使用航班追蹤工具初步涉及旅遊業,提供簡單的航班搜索功能,與其它旅遊網站連接。但在收購了ITA之後,就可以在搜索結果中顯示機票價格。在2010年10月,谷歌開始收購ITA不久後,Expedia的时任CEO Dara Khosrowshahi就表示,“互聯網搜索巨頭谷歌和航班搜索技術公司ITA的結合,讓旅客和整個線上旅遊行業表示擔憂,消費者理應得到公開透明的信息,在線旅遊企業的優劣應該由消費者而不是搜索引擎來選擇。”在Expedia任職的Emil Martinsek表示,他最擔心的是谷歌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打壓其它非付費的航班搜索結果排名。事實也的確如此,在谷歌完成收購後的第六個月,就推出了Flights,無論用戶何時何地搜索航班,Flights的結果都會在第一位。美國38個州跨党派告谷歌違反壟斷法2020年12月18日,美國包括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內的38個州同時起訴谷歌違反壟斷法,這是可以媲美1998年對微軟的官司。美司法部稱,谷歌妨礙了公平競爭並操作廣告市場,讓消費者和小型企業別無選擇。這是美國20年來最大的反壟斷訴訟。在谷歌成為搜索引擎的代名詞之後,幾乎佔據了美國本土90%的網絡搜尋量,不斷通過反競爭策略擴大其在廣告領域的壟斷地位,這就是直接導致了包括旅遊業在內的許多行業無法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競爭。面對訴訟,谷歌反駁:這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谷歌的法務部直接表示:消費者之所以使用谷歌,是因為他們選擇怎麼做,而並非被迫選擇或者找不到其他產品,最重要的是這次訴訟對消費者沒有任何好處,只會使消費者的花費上升。這就是谷歌反駁的最關鍵的一點,谷歌所有的服務都是免費的,也是谷歌最大的反駁點。這次反壟斷訴訟對旅遊業有什麼幫助?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不依靠互聯網幾乎無法生存,旅遊業也同樣如此,在谷歌壟斷的時代裡,許多小型企業的生存都會相對比較艱難,這次反壟斷訴訟無論如何都會改善整個在線旅遊環境,創造出一個公開透明的環境,保持競爭活力,激發更多的創造力,讓各個企業都發揮所長。而這此反壟斷訴訟也是旅行社轉型的好時機,在打破谷歌的壟斷時,旅行社在線上會有更多的競爭機會,雖然距離這次訴訟案件結束還有一段時間,但是也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如果不提前最好準備,就算機遇來臨,也無法將其把握住。旅優TripOptimizer就是一款專為旅行社系統的線上運營所做的系統,結合互聯網、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科技,一個界面就能完成客戶的查票、預定、出票、信息錄入和數據統計等操作,在不同的系統上也可以完美運行,使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跟進客戶的訂單狀態,不必受到辦公室的限制,AI人工智能還會根據客戶的需求與喜好,推送客戶可能喜歡的產品。➤按此查看旅優為你的旅行社完成轉型這次對谷歌的反壟斷訴訟是十分嚴重的一次,不僅僅是美國,在歐洲也有對谷歌的訴訟,這次訴訟即使谷歌勝訴,也是一定需要進行一些妥協,更何況谷歌勝訴的希望渺茫,谷歌的反駁僅僅只是決定妥協的程度,這對於大部分旅行社而言都是一次機遇,況且,從線下轉至線上,所有旅行社也必須經歷。 【相關文章】➤ 傳統旅行社落後的舊系統該out了!change! ➤ 旅遊業疫症對策,四個政府資助計劃提升你的旅行社管理系統 ➤ 疫症下的旅遊crm系統(客戶關係管理) 

由年初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今已三個多月,而政府亦於 3 月 17 日對所有海外國家/屬地發出紅色外遊警示,強烈呼籲市民調整行程,避免所有非必要的外遊計劃。受疫情影響,不少港人被逼取消旅行計劃。近日香港確診人數有回落趨勢,市民對於疫情後旅行意願有什麼看法呢? 香港人嘅機票格價網 Airbare 空搜網,四月份透過電郵、Facebook 等平台發出《疫情後旅行意願》問卷,訪問了約 500 人,當中以 25-39 歲為主,佔比超過一半;而男性佔 31.4%,女性則佔 68.6%。調查主要針對本港市民對疫情後的旅行意願、對旅遊觀念的影響等。 市民期待外遊 態度兩極化 無論何時旅遊市場的潛在需求依然很大,調查發現不少市民表示在家待久就非常想出外看看風景、品嘗各地方美食。對疫情結束之後的旅行充滿期待,但也保持著謹慎的態度,35.8%的市民選擇不會馬上去旅行,32.3%的市民選擇按原計劃旅行,僅僅 8.3%的市民會選擇減少旅行計劃。由此可見,疫情結束後人們的旅遊熱情不減,這也有利於旅遊業的快速復甦。 長時間在家 蠢蠢欲動 而對於疫情後預計首次外遊時間,60.6%的市民會選擇在 2 個月至 1 年內外出旅遊,僅 2.5%的市民選擇疫情結束 1 年後再作考慮;更有 13.9%市民急不及待,在疫情結束 1 個月內就打算離港;有 22.9%的人表示不確定具體時間,還需要再觀察各地的疫情情況。 疫情後偏好自由行 高達 84.3% 從旅行方式來看,參與調查的市民當中選擇自由行的比例最高,超過整體的八成,其次是自駕遊 (10.8%)、背包遊 (3.7%)。或許代表大家仍對疫情有所顧慮,傾向避免團體遊。可能受「鑽石公主號」事件影響,導致選擇遊輪旅行的市民甚少。 日本呼聲最高 成為首選 對於疫情後先去哪裡旅行?去日本被不少港人視為「返鄉下」,地位依舊不可動搖。參與調查的將近半數市民選擇到日本旅行,分別約一成人選擇到台灣和東南亞 (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地區旅行;也有市民選擇到歐洲 (10.2%)、澳紐地區 (3.5%)。 念念不忘被取消行程 由於疫情突然爆發,有 90%受訪者的原有旅遊計劃被迫取消,有旅行社亦表示疫情期間退訂退票率高達 70%。不過不少市民對被取消的行程念念不忘,68.9%的市民表示在疫情結束後,會繼續考慮原先國家作為第一旅遊目的地。 自疫情爆發以來,給旅遊行業帶來巨大的衝擊,但隨著感染數字逐漸下降,不少人相信形勢會有好轉;反而因長期不能外出而變得更期待疫情後的第一次旅行。期待不久的將來,大家可重拾去旅行的第一次感覺。   【相關文章】➤疫情後旅行調查結果出爐!八成市民偏向自由行·日本呼聲最高 ➤【新冠肺炎】調查指港人疫後最想「返鄉下」去日本旅遊 逾8成受訪者偏好自由行 ➤ 疫後期待外遊日本呼聲最高